油墨粘性
油墨的粘性是指油墨抵抗墨層分裂的力,粘性影響著油墨由一個載體向另一載體傳遞,如墨輥間、墨輥向印版、印版向橡皮布的傳遞等。從潤濕的角度看,油墨的粘性可以看成是油墨與油墨間的自結合力。油墨的粘性及對載體的附著性之間必須滿足一定關系,粘性太大附著力低則容易產生紙張拉毛印刷故障個性化印刷,反之粘性太小附著力過強則會影響油墨的轉移、并易導致“飛墨”等印刷故障。
油墨粘度
油墨粘度是指油墨在受到外力作用時抵抗油墨發(fā)生變形的阻力,分為剪切粘度和拉伸粘度。剪切粘度指油墨受到剪切作用時表現出的墨層間的摩擦阻力,拉伸粘度指油墨受到拉伸應力作用時抵抗油墨發(fā)生拉伸變形的阻力。從能量的觀點看,油墨的粘度實質上是一種能量的耗散包裝裝潢,即油墨受到外力作用時,由于摩擦作用而產生熱量導致溫度升高,并以熱的方式被消耗。油墨粘度與所受的應力、應力作用時間等有關。整合
隨著剪切速率的增大,油墨受到的剪切應力增大,油墨中顏料粒子形成的凝聚結構逐漸被破壞,形成更小的凝聚體,表觀上改善了顏料粒子的分散狀態(tài)。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加網,顏料粒子分散狀態(tài)良好的油墨粘度比存在凝聚結構的粘度要小。粘度下降速率的快慢(曲線的形狀),可以表征顏料粒子形成的凝聚結構被破壞的難易程度,高剪切速率領域能否趨于平衡,可以表征凝聚結構的殘余程度,或凝聚結構被破壞與結構恢復處于動態(tài)平衡所需的條件。實驗油墨樣品在高剪切速率領域流程,粘度一直呈現下降趨勢,說明在測試范圍內,凝聚結構的被破壞程度大于結構恢復的速度,未達到動態(tài)平衡狀態(tài)。對其它油墨(包括常用的各種膠印油墨)的測試結果也表現出類似的變化趨勢。
膠印油墨的印刷適性
印刷適性是指油墨作為一種印刷材料商業(yè)輪轉在中國,必須具有良好的印刷適性。油墨的印刷適性對油墨的在機印刷性能有很大影響,如:油墨的流動曲線變化趨勢決定著油墨的粘度變化特征,反映著隨印刷速度變化的粘度變化規(guī)律;粘性大小決定著油墨在各種載體間的分配與轉移,影響著油墨的轉移率;乳化性能反映出油墨與潤濕液的混溶能力;干燥性及墨層成膜特性關系著印刷速度以及印刷品的使用性能等。
標簽:印刷打樣機